专项基金

璞玉风华专项基金


一、项目背景

政策导向:素质教育成为核心发展方向

当前,我国正处在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的关键时期。 党的十九大和历次全会均强调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发展素质教育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”。《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》等文件明确指出,美是纯洁道德、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,美育是审美教育、情操教育、心灵教育,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。“双减”政策的深入实施,为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释放了更多空间与时间。然而,传统的教育评价体系仍存在“重分数、轻素养”的倾向,难以充分满足社会对未来人才创新能力、审美能力、实践能力及健全人格的综合需求。

近年来,国家密集出台素质教育相关政策:《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》明确提出 “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”;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《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》,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;“双减” 政策进一步强调 “提升课后服务质量,丰富社会实践活动”。政策层面为少年儿童社会实践与研学培训提供了明确的发展依据,也为公益基金参与素质教育领域创造了良好环境。

社会现实和需求升级: 当前,我国少年儿童素质教育虽取得长足发展,但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、重技能轻素养、美育与社会实践脱节等问题。许多孩子的审美体验局限于课堂,缺乏在真实文化场景中感知、体验和创造美的机会,其文化认同感和创新思维有待进一步激发。许多少年儿童的独特天赋、兴趣爱好和个性特点在标准化、程式化的教育环境中被忽视或压制,如同未经雕琢的“璞玉”。他们对于“美”的感知、对社会的认知、对自我价值的实现缺乏有效的引导和展示平台。

随着家长对孩子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视度提升,具统计分析85%的家长希望孩子参与多元化社会实践;同时,学校受限于师资、经费、资源整合能力,亟需第三方公益力量提供系统化支持 — 包括课程开发、师资培训、活动组织等

因此,亟需一个专注于少年儿童个体成长、尊重其个性发展、系统性提升其综合素养的公益平台。“璞玉风华”专项基金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,旨在填补当前素质教育领域的空白,探索一条“以美育人、以文化人、实践育人”的新路径,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。

二、项目介绍

璞玉风华专项基金秉承“发现每一块璞玉,绽放其时代风华”的理念,面向全国少年儿童,重点关注美育资源薄弱的县域及乡镇地区,兼顾城市少年儿童的传统文化美育需求。专注于打造“璞玉小镇”示范区实体模式,构建“沉浸式、全过程、科技型、生态化”的美育实践平台。资金主要用于示范区建设、美育活动开展、师资培育等,面向广大少年儿童提供免费或低收费的美育服务,确保公益属性贯穿项目始终。通过场景化、沉浸式的美育实践,帮助少年儿童建立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,提升审美判断力与创造力,同时在集体活动中培养合作意识、共情能力,实现 “以美育人、以美化人”,促进其身心健康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。“璞玉风华”专项基金经中国少年儿童文化艺术基金会批准,成立项目管理委员会,负责该专项基金的运作。

三、基金宗旨

遵循国家法律、法规、条例的有关规定,接受和管理社会各界捐赠,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,弘扬中华美育精神,坚定文化自信。以公益之心,集社会之力,关注每一位少年儿童的个体成长,尊重和保护其兴趣爱好与个性特点,通过系统性的文化艺术教育和社会实践,全面提升少年儿童发现美、感受美、表现美、鉴赏美、创造美的能力,赋能其素养提升与社会实践能力,帮助少年儿童陶冶高尚情操、温润心灵品格、激发创新创造活力,助力其成长为兼具文化自信与审美能力,有情怀、有担当的新时代少年。

四、专项基金发展方向

1、在京津冀区域遴选并签约首批(2-3个)适合“璞玉小镇”实践示范区的合作项目,完成规划升级与体系开发,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美育品牌活动IP,建成国内领先的沉浸式少年美育实践示范区

2、建立 “少年儿童美育素养评价标准”。并培育一批具有审美素养、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少年儿童。

3、设立“璞玉风华”艺术奖学/助学金,资助有艺术天赋的困境儿童。

4、依托“璞玉小镇”项目,开展多元化美育课程与实践活动,联动高校、艺术机构及社会资源,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美育平台。探索“美育+科技”创新路径,推动数字化美育内容开发与传播,提升项目影响力与覆盖面。

五、项目管委会

管理委员会主任:王石刚

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张艳欣 贾翠翠